
2010 年,苹果教主贾伯斯大哉问,结果交出了 iPad 这个被形容为「苹果继 iPhone 之后的又一革命性产品」,亦被视为开拓所谓「后 PC 时代」的重要产品。7 年后的今天,在 iPad 的销量连续第 8 季同比下跌的情况下,但苹果继续推出全新 9.7 吋的 iPad Pro,后 PC 时代(Post-PC Era),何去何从?
「史上最成功」
不知不觉,iPad 已推出了 7 年,但 90 后的朋友可能不太能理解,当年 iPad 是如何背负了一代人的期望。
平板电脑(Tablet)的研发虽然早在 60-70 年代就开始,但直至到微软在 2000 年代大力推广 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,平板电脑才开始进入一般消费者的视野里。但碍于成本、重量和速度等问题,微软一直都未能成功让开平板电脑普及化,后来 Intel 和 微软亦同时提出 UMPC(Ultra-Mobile PC)和 MID(Mobile Internet Device)的概念,企图透过小型触控萤幕的 PC 来迎合行动大潮,不过仍然未能成功打开市场的大门……
直至 iPad 的出现。

从发展历程看,iPad 的概念比 iPhone 还要早:想当年苹果为了平板电脑而研发出自己的多点触控萤幕,但后来贾伯斯突然把多点触控萤幕改用于智慧手机之上,才有了今天的 iPhone。
简言之,其实所谓的智慧手机,本来就是平板电脑的「缩小版」。
然后在 2009 年廉价轻便的笔记型电脑(Netbook)开始兴起,英特尔晶片的平均售价也不断下滑,PC 业自己也不太好过,大家都已有预感:Netbook 像微 PC 将要面临新一波的变革,而谣言也不断指向坚持不製造 Netbook 的苹果,将下海参加 Netbook 的市场。结果在 2010 年 1 月,苹果突然把珍藏已久的平板计画推陈出新,推出便宜但不是垃圾的触控平板电脑,那就是 iPad。

iPad 开卖首 80 天卖掉了 450 万台,超过了 DVD 播放器成而成为「电子产品史上採用率最高的非电话产品」,被贾伯斯形容为「史上最成功的消费级产品」,而且 Asymco 的统计发现(上图),iPad 的销售增长远比 iPhone 要快。虽然如此, iPad 的首季销量仍然被评为「失望」,可见当时大众对 iPad 的期望有多大。
故此在 iPad 推出之后,分析师都指它冲击 PC 市场,贾伯斯也指它开启了「后 PC 时代」:廉价、轻便、触控、易用──我们当年对平板电脑趋之若骛的关键词,但是为什幺在 7 年会反而被冷眼对待?
本是同根生
让我们回溯到 iPad 的起源──iPhone,先看看为什幺苹果能做到微软做不到的事。
在 iPad 推出后,虽然大众期望甚殷,但是质疑的声音一样大:它只是一台放大了的 iPhone / iPod touch, 所以大家并不觉得它有什幺突破。可是,也因为它只是台放大了的 iPhone,大家在平板电脑上的梦才变得可行:採用高效率的智慧手机平台:包括 ARM 处理器、无键盘设计、轻量化操作系统、为触控设计的应用,才能让平板电脑的体验变得更好、便携性更佳、续航力更长、售价更廉宜。亦因为有了 iPad,才有后来的 Android 平板、Windows RT 平板以及今天的混合平板。

由此可见,iPad 某程度上也是继承了苹果 iPhone 「为触控萤幕服务」思路的延伸:
如果说 iPad 是台放大了的 iPhone,那 iPhone 骨子里也就是台放大了的智慧手机。当 iPhone 第一代初推出时,不少人就被「当时十分巨大」的 3.5 吋萤幕所震慑:三星内部的资料显示指,他们觉得第一代 iPhone 的萤幕「像怪物一样的巨大」(上图)。从此可见,iPad 和 iPhone 的成功其实是分享着同一样的理念:触控萤幕才是核心。
事实上在 2007-2009 年期间,儘管很多人觉得 iPhone 的萤幕已经大得很过分,但更多人开始留意到苹果「为触控萤幕服务」的概念,觉得触控萤幕愈大愈好,当中就有 HTC。
相煎何太急
然而,亦因为 iPad 与 iPhone 出于同源的关係,导致它们日后的势成水火。
HTC 在 2009 年,就开始了要把触控萤幕继续放大的计画:拥有 4.3 吋更大萤幕的 HTC HD2,其宣传口号是:「你随身携带的大萤幕」。可是,当时消费者没有怎样留意到这台用上老旧 Windows Mobile 的大萤幕手机,反倒是因为这款机器的「刷机王」特性相容 WM,Android、WP 7、Firefox OS 而在后来声名大噪。

但是,三星留意到了:在 iPad 推出后的的半年,三星推出比 iPhone 萤幕更巨大的 4 吋 Galaxy S,风评颇为不错,其累积销量达到 2,400 万。几个月后,三星再推出 7 吋小平板 Galaxy Tab,2011 年,三星再推出 4.3 吋萤幕的 Galaxy S2。三星锲而不捨去测试消费者心目中的,那个「萤幕大小」的奇点,直到在 2011 年 10 月,推出巨萤平板手机(Phablet)Galaxy Note(上图),正式打开了「平板手机」的潘朵拉之箱。

Galaxy Note 开始了一大波平板手机的来袭,根据 Barclays 的直至 2012 年年底的统计,平板手机出货量 2,700 万台──在同一时段,iPad 出货量约为 5,800 万台。从上图可见, iPad 带来的收入增长在 2012 年开始开始放缓,这个时候正是苹果生产 iPad mini 来对抗小平板和平板手机的时候。
后来不少分析师都指出:平板手机将平板干掉了。
iPad 无用论?
虽然说 iPad 的销量是放缓了,但也有研究指是因为 iPad 的以更新周期更长,太家所以不愿意买 iPad 。但老实说包括我自己在内,不少人也换了平板手机之后,的确是减少了使用 iPad。那究竟 iPad 还有人在用吗?

假设网页浏览量足够定义设备的使用率的话,根据 Net Market Share 的资料,2012 年即使 iPad 的销量仍然不到 iPhone 的一半,但 iPad 的网页浏览量已大幅超越 iPhone,那代表 iPad 刚推出的时候,真的很吸引消费者使用。但在 2013 年开始,iPad 的网路浏览量拾级而下,iPhone 6 / 6 Plus 在 2014 年推出后,iPhone 的浏览量更重新超越 iPad。

难道 iPad 的光环不再吗?当我们把数据化成「每千台装置」的平均浏览量(上图),情况就有点不同。由于行动装置数量不断增长,所以上图的数字正常会不断下降;但我们可以见到平均每千台 iPad 销量所得出的浏览量,仍然比每千台 iPhone 的平均浏览率要高,而且幅度亦没明显变化,那就是说每台 iPad 的平均使用率,没有因为 iPhone 6 / 6s Plus 的出现有很明显的减少:可见买 iPad 的人并没有因为 iPhone 6 Plus 的出现大幅减少使用 iPad。
目前的确是越来越少人用 iPad,但不见得他们觉得 iPad 已经不好用。
后 PC 时代完结?
iPad 销量衰退的另一个重要看点,是后 PC 时代。
Acer 电脑创始人施振荣在 iPad 销量累闯高锋的 2011 年曾公开表示:「平板电脑和超薄电脑只是一种短期的热潮,终有一天传统 PC 会将其赶下神坛。」」今天,iPad 真的已走下神坛,那是否代表「后 PC 时代」根本就是贾伯斯的痴人说梦?

iPad 在 2015 年销量同期相比暴跌 21.6%,而 IDC 数据也显示全球整体平板销量也跌了 10.1%,但我们从上图也看到,PC 的销量同时下跌 8%。要不买 PC 的仍然不买 PC,传统 PC 没有真的因为平板滞销而有所改善。
当然,大家不买 PC,也许是因为平板手机的兴起;但另一个让人迷惑的数据,是 iPad 的应用软体数量。

在上图可以见到,虽然 iPad 的销量不断下滑,但有趣的是 iPad 的应用仍然继续按比例稳步向上。目前 iPad 在苹果 2015 年中的销量,仅为 iPhone 的 21% 左右,但 iPad App Store 里的应用程式数量,却是 iPhone App 的一半。虽然对于应用程式开发者来说,同时开发 iPhone 和 iPad 应用程式并不算困难,但最少可以见到开发者对 iPad 仍然颇有热情。相比起被不少杀手级应用「判了死刑」的 Windows Phone 、以及仍然在摸索阶段 Apple Watch 来说,iPad 应用程式成长的速度并没见到丝毫的犹豫,开发者仍然对 iPad 的发展所期待。
第三种装置
目前,我们仍然不能估计未来 iPad 会怎样走下去。即使它的销量明明是每况愈下,但种种迹像显示贾伯斯对「后 PC 时代」的判断并没有错:
也许 iPad 的成功,是因为它太像「放大了的 iPhone」,但 iPad 的失败,亦可能是「放大了的 iPhone」,实在太像 iPad 了。但在 iPad 的历程里,我们仍然见到了消费者和应用程式开发者对「PC 与智慧手机」之间第三种装置的渴求,这也是苹果仍然继续在 iPad 上摸索的原因(例如专注在 9.7 吋或以上的大 iPad)。事实上,部分媒体已指出混合式平板将会是平板的未来,而混合式平板去年销量升幅亦颇为可人。
但从另一方面说,我个人觉得这个第三种装置,其实未必一定像 iPhone、iPad 的方式登场:天知道 Apple TV 在加入 App Store 之后,会否成为下一个 iPad?